论一个人如何轮回三次(人死有轮回吗)

Q1:如果人的一生中只有三次成长纠错的机会,你认为是哪三次?

人生有三次成长纠错的机会,每一次都很宝贵

解筱文

对一个人而言,最大的考验,不是未来的自己不能预知,而是过去的自己不能更改。一路成长中,很难回头纠错。也正因为如此,人生才充满无数的遗憾,让人无力回天。但站在一个高维的视角,从人的全生命周期衡量,也确有一些重要的纠错的机会,把握住则可以重塑真正的自我,不枉此生。

为人子——点线人生

.      一个人降生于人世,一切都是陌生而新鲜的。从这个原点上前溯,世上过去的亿万年发生过什么,不曾知晓;未来的世界会是怎样的,也是茫然无措。在学习贯穿其一生的成长中,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自主探索,从无知向有知伸展。

初来人世,懵懵懂懂、跌跌撞撞,或意气风发、无知无畏,很多时候听不进“老人言”,也缺乏必要的判断,难免走弯路,甚至走错路,人生曲折迂回。纵然有的貌似已鼎立天地间,可驰骋万里,击水千尺,展翅扶摇。但就人生本质而言,为人子而未进入为人父母的阶段,人生更多呈现出的是点线一般的低维状态。

这个阶段,是人生最重要的纠错阶段。因为年少,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经历和经验的置换。有错即纠固然重要,但预防性规避错误更可贵,以避免重蹈前人不必要的覆辙。因为无论时空如何变化,文明怎样演化,社会如何丰富,历史从本质形态上看,是一次次的轮回。把握内在规律,就容易找到成长的最佳路径。

《三字经》中讲:“为人子,方少时。亲师友,习礼仪”。做子女的人,要趁着年少的时候多亲近良师、结交益友,虚心接受教导和规劝,并学习待人、处事、应对、进退之道。除此之外,还是要多读古代圣贤之书,本源之作,如《易》《道德经》《黄帝内经》等经典,千年传承不息,智慧尽在其间。有此前提和基础,人生则多些顺畅。

但是,处在低维阶段的绝大多数人,很难真正理解和感受多维或者高维阶段的万事万物。这需要进入以下阶段的人生维度中,真正直接经历生命的完整阶段,将低维人生阶段未来得及纠错的问题,在中高维人生阶段进行纠错。若不然,很多人就像长不大的孩子一样,就此点线行走一生。

为人父母——平面人生

.      一个人进入到为人父母的阶段,可以说是迎来生命再造的机遇期。对人的心性、品德、文化等都是新的塑造和重构。

倘若不亲手养育一个孩子,是很难知道作为父母的伟大和无私。此阶段,最主要的感触是“不当父母,不知养育恩”,不做父母不知什么是将孩子“拉扯大”,什么是“养不教,父之过”,什么是世间“爱恨交加”的切肤感情。

为人父母,这是生命的必经历程,是一个人成熟的真正起始阶段。在这条路上,没有退路,只有迎难而进,将养育孩子当成一种成长的修行,纳悦岁月酸甜苦辣的考验,用此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天地的造化之缘。

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时光中,父母可置身于孩子之外,历历在目看到另一个“我”的生命初始成长过程。而在之前的那个为人子的阶段,自己是无法“分身”,站在另一个维度审视自我的。

在此人生阶段,父母从孩子的成长中,看到自己的影子,从中可一次次检索自己,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心得,帮助孩子纠错成长,同时从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,以此镜鉴自我,对自己进行新的修正,切深加以改造优化。

从自己每一次入学,站在千百学生中间,渴望超越自我,成长为自己想要的自己,到自己作为家长,一次次站在千百学生家长中,期望自己的孩子不负厚望,茁茁成长。在这恍惚间,好似时空的轮回,是生命维度参数的调整而已。

但凡一个人历经为人父母这个阶段的扎实修炼和磨砺,中年的自己必然对人生、社会、世界等体验认知得到系统纠错和新的提升,帮助其从点线维度顺利走向平面维度,则自己与世更加温良、柔韧、达观。

为人祖——立体人生

.      春生夏长,秋去冬来,时光葱茏,不觉已度过中年时光,此时纵然功成名就,或是一事无成,一切都将是一种象征和符号。而儿孙绕膝,尽享天伦,进入人生更高阶段,从为人父母的平面人生转为人祖的立体人生,这其中的甘甜收获,足矣慰藉平生。

在“隔代”的亲切中,参与儿孙的培育,见证儿孙的成长,又一次回到另一个“我”的生命原点,人生之路再出发。在这个新的历程中,对于自己,又将是一次纠错成长,既有对为人子阶段的纠错,又有为人父母阶段的纠错。从中对生命和人世新的感悟和体验,又一次暗合圣贤慧语和先辈古训,使自己超脱肉身,获得精神豁达。

如果说为人子阶段是加速成长的“加法”阶段,为人父母阶段是稳健前行的“乘法”阶段,那么为人祖阶段,将是回归自然的“减法”阶段,或者再进一阶则是“除法”阶段。因为,世间的一切,抛开浮华的表象,究其本质,最终都是一场空。从空到满,再从满到空。从一维到三维,从无知到新的无知。真正的获得,是清空自己,是新的无知。

从生命之初那个懵懂求索的孩童,几十年后再成为有着孩童般心境的老人,仰望天地间的日月轮回,生命的相通和可爱令人难忘。

处在三维立体人生阶段的自己,早已释然很多,可以放下很多可以放下的,忘记很多可以忘记的,洞明很多可以洞明的。一路走来,纵然不是全对,但一切皆因时光而对,因错而美。这就是最好的成长纠错。

夕阳是晚开的花,夕阳是陈年的酒。如果从点线人生跃升至平面人生,再到立体人生。回忆一生的栉风沐雨,一生的岁月蹉跎,目视与自己息息相关,血脉传承的生命之树,正在不断沐浴阳光,枝繁叶茂,昂然开放,人生已然完满。

解筱文:评论人、作家、战略学者。主评时政、商业、铁路、文化。

Q2:轮回论的轮回

做为一个宗教概念,较为世人所熟悉的是起源于沙门运动(他们反对婆罗门祭祀升天说),发展于佛教,但即使在欧洲亦有独立的起源,即古希腊哲学和德鲁伊教,而基督教把其发展成复活观念。
佛教认为,轮回是一个过程,人死去以后,“识”会离开人体,经过一些过程以后进入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命体内,该新生命体可以是人类,也可以是动物、鬼、神。到达涅盘的境界就可摆脱轮回。这一过程中,一个人当下所存在的状态称为今生,前一个轮回的生命体成为前世,下一个称为来世或来生。
以佛教而论,众生从无始以来,即辗转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,如车轮一样地旋转,故称“六道轮回”,至少要修成阿罗汉,乃至成佛,否则无有脱出之期,但不涉及灵魂之说
一切物体在宇宙之间在有规律的循环,但科学是人类在一次次探索中发现问题的,对于科学是可以用逻辑思维来想像的,因为人类我们是构成宇宙的物体,只不过是在结合其他物体长大罢了,我们是与时间在奔跑的,我们只不过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,人死后回归自然,再以其他方式存在,只不过是没有五官的冷情物,对于宇宙来说,我们既是构成宇宙的一部分,也是宇宙,两者相互依存。

Q3:佛教大师进,关于轮回

对不起,只要你没有断除无明,那就必须接受业果法则的安排在六道里流转
永无止息,不管你厌倦与否。
并不是只有佛超越轮回,
阿罗汉圣者和独觉佛也一样断除了烦恼
当他们的寿命结束之后,就可以入般涅盘,进入到清净的涅盘境界
根据上座部的佛法,一个三因结生的凡夫通过修行止观,是可以今生证悟圣道圣果的
如果你与正法有缘,可以去看看上座部的修行方法,尽快断除烦恼

Q4:人能投胎转世几次?

无数次。
传统文化认为,人生是10种生命状态之一。
人=肉体+灵魂。肉体是灵魂的房子或载体。人死就是灵魂离开肉体,但是灵魂要不断地投胎转生。
生命总共有10种形式,从低到高分别是:地狱、鬼、畜牲、人、阿修罗、天人;罗汉、缘觉、菩萨、佛。其中前六种属于“三界(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)”中,是轮回的。也就是说,三界内的灵魂要在六道中不停地轮回投胎转生,俗称“六道轮回”。在六道中,前三道被称为“三恶道”,一旦落入三恶道,将痛苦无不边,很难超脱;后三道称为“三善道”。三界六道以外则被称为“圣人”,无有生命轮回现象。
有智慧的聪明人应该有更高的志向,跳出三界,摆脱六道轮回,成为圣人,不生不死,生命永存。出家人修行的目的在于跳出六道轮回,当然,在家人通过修行,也能跳出六道轮回。生命的最高最完美的形式是成佛。

Q5:人能投胎转世几次?

无数次。
传统文化认为,人生是10种生命状态之一。
人=肉体+灵魂。肉体是灵魂的房子或载体。人死就是灵魂离开肉体,但是灵魂要不断地投胎转生。
生命总共有10种形式,从低到高分别是:地狱、鬼、畜牲、人、阿修罗、天人;罗汉、缘觉、菩萨、佛。其中前六种属于“三界(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)”中,是轮回的。也就是说,三界内的灵魂要在六道中不停地轮回投胎转生,俗称“六道轮回”。在六道中,前三道被称为“三恶道”,一旦落入三恶道,将痛苦无不边,很难超脱;后三道称为“三善道”。三界六道以外则被称为“圣人”,无有生命轮回现象。
有智慧的聪明人应该有更高的志向,跳出三界,摆脱六道轮回,成为圣人,不生不死,生命永存。出家人修行的目的在于跳出六道轮回,当然,在家人通过修行,也能跳出六道轮回。生命的最高最完美的形式是成佛。

Q6:人生到底有几个轮回?

你好,只有一个轮回,所以,珍惜生命,远离……

为您推荐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